学习批判性思维,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学会独立思考。

前言

我发现,把一件事情描述准确,这是一种能力。

“我明天上午 10:00 去你那里。”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应该描述清楚是「十点出发」还是「十点到达」。

“今天晚上大家一起吃顿饭啊。”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应该事先声明是「AA」还是「你请客」。

再举个例子。微信上,经常有人主动给我发这样的消息:“在吗?”那么问题来了,你是要请我吃饭还是要找我帮忙?我内心的OS是:人生苦短,别问在吗。

就是这些简单的本应该毫无争议的陈述,有写童鞋在表达的时候,却含糊不清,以至于让人无法获得关键信息。

把事情描述准确是一种能力,可就算你具备这种能力,但还有一种能力也格外重要,那就是:你的观点或结论,怎么才能让别人信服。换而言之,也可以表述为:别人的观点或结论,怎么才能让你信服

大家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如果观点产生分歧,很容易发生争论或争执甚至争吵;当然,有一部分人会选择沉默,他们认为“沉默是最有力的反击”。

表述不准确,或者观点不信服,这二者是导致沟通和开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与其针锋相对或避而不谈,不如让自己的思维和言语训练有素。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专家A说应该这样做,专家B说应该那样做,那到底该听谁的呢?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人缺乏对正确信息的分辨能力。

今天我们要讲的「批判性思维」,目的就是要让你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各种观点(包括我们自己的观点),能够提出质疑,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要了解「批判性思维」,首先要了解「批判」这个词。「批判」指的是评价、评判。批判并不是批评。

批判性思维的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Critical thinking翻译成明辨性思维更为合理。因为“批判”这个词会让有些人误以为是否定和质疑,而“批判性思维”则会被误以为是负面的批评,这种误解是需要纠正的。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进行系统的评判,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和判断。它是一种有目的而自律的判断,这需要一整套的技能和态度,这些技能和态度是建立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上。

这个世界是否存在正确答案

在自然科学和物质世界方面是存在正确答案的,比如我们肯定“日心说”,而否定“地心说”。

但如果问题涉及到人类行为或者社会问题,就会异常复杂,几乎是没有唯一的答案,我们难免会把个人喜好带入到问题的讨论之中,而且我们更热衷于相信那些与我们的期望一致的解释和描述。

说到这里,我还要告诉你一个事实:就连科学研究也是没有绝对确定性答案的。比如,医学研究和生物学研究喜欢拿小白鼠做实验,但是在小白鼠身上验证通过的实验不一定适用于人类。

再拿人际关系科学来举例,现在要研究“越外向的人是否越容易交到朋友”这个论题,第一步是要选取研究对象,也就是选样本。如果是选身边容易接触到的人(比如电子科大的一群学生),很难保证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如果是在每个省市都找一群人来研究,这种研究成本是极高的。要同时保证样本的广泛性、多样性、随机性,是很难很难的。

好吧,那些研究专家一般都是将大学生作为样本,为啥呢?因为大学生单纯呗。

就算样本选好了,接下来的第二步是场景的选择。如果把场景选在实验室,优点是能够有效控制外在的、无关变量的影响;如果把场景选为日常生活环境, 优点是参与者会感到舒适和放松。这两种场景的优缺点恰好互补。你看,场景的选择也是一个难题。

就算场景也选好了,还有一个影响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年龄。是啊,就算你研究出了越外向的人越容易交到朋友这个结论,你怎么能保证不是年龄的影响呢?所以你看,只要人际关系的研究涉及到年龄,研究的复杂度又多了一个数量级。

当然了,如果要研究“越宅的男生是否越难找到女朋友”,以上分析,同样适用。

综上所述,每一种科学研究都有它的局限性,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怀疑每一个研究结果、怀疑每一种观点和结论呢?答案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批判性得来看待它们:

任何一个单一的研究或结论都可能存在不足,但这些不足却能够被其他的研究所弥补。通过不同的研究逐渐去描绘事实真相。

所以,我们应该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没有一种研究是完美的,但每一种研究都有它的价值所在。真理就在前方。

该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

对于一个观点,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以下这些词汇的基本概念:

论题、理由、结论、论证

为了理解上方着四个词汇的概念,我们举个例子吧。来看下面这句话:

那些外向的人,他们善于社交,乐于进行社交活动,表达能力也不错。所以我认为,外向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

上面的例子中,论题是:

外向的人是否更容易交到朋友?

理由是:

因为外向的人善于社交、善于表达。

结论 or 观点是:

外向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

论证是:

理由+结论。

也就是说,理由+结论构成了论证过程,也称之为推理过程。

那我们该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呢?答案是四个字:学会提问

对于一个观点,您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

理由是否充分?

哪些词语有歧义?

推理过程中存在谬误吗?

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是否有重要信息被遗漏?

对于“越外向的人是否越容易交到朋友”这个论题,你可能会很不屑地说:

一般来看,越外向的人当然越容易交到朋友了,这是一种普遍规律、一种大概率事件。当然了,也不能外向得过于极端了嘛,毕竟什么事太极端了都不好。”

上面这句话中的“一般来看”、“普遍规律”、“不要过于极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它完全是凭借我们的感觉和经验得出的。针对上面这句话,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你,就要开始提问了:

怎么区分一般和特殊?

怎么确信它是普遍规律?

极端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极端?

这句话只是说出了结论,并没有说明理由,有哪些理由作为支撑呢?

我们还是不要凭借感觉和经验说话了,来看看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吧:

对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的研究表明,那些搞IT的程序猿们,他们的心思和时间主要放在搞科研上,根本没多少时间进行社交,以至于性格也变得内向和闷骚,看到女生的时候,还没打招呼就开始害羞脸红(他们也不敢打招呼)。不得不承认,那些搞IT的男生,实在是太屌丝了,如果稍微主动一点,应该就能找到不错的妹子,毕竟985的学生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针对上面这个研究(团长的脑洞也是够大),我们也要开始提问了:

样本的范围有多大?

电子科大的学生都是搞IT的么?

内向和闷骚、屌丝之间有什么联系?屌丝难道不是草根精英?

男生不主动确实是找不到妹子,但是男生主动也不一定能找到妹子吧?

上面这个例子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对各种观点提出质疑,并给出自己的判断。

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时,除了不断提问,我们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我将在下面的三段中列举一些。

什么是确认偏误

正如第三段所述,我们更热衷于相信那些与我们的期望一致的解释和描述,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喜好。在此,我需要向大家普及一个概念:确认偏误。它的意思是:

确认偏误也叫验证性偏误,它是指人们会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加关注,对反对自己观点的信息进行排斥。

当我们相信一件事情的时候,总能找到证据支持它。说得通俗一点,确认偏误的意思是:你别想说服我。

人做判断的时候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了结论再去找证据。世界上科学家很少,你猜绝大多数人使用什么机制思考?每个人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我们不但不爱看,而且还会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我们已有观念的证据。

显然,确认偏误容易导致固步自封。我们在培养和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时候,强调要不断提问,提问并不是一味地对他人的任何观点提出质疑,这种提问同样也包含自己的观点,这就叫做“自省”。

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这本书中专门有一章讲到了确认偏误,链接入下:

区分相关性和因果性

原因表示 X,结果表示 Y,我们来看看相关性的概念。

相关:X 和 Y 有某种关联吗?

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程度的数值,在-1和+1之间。

如果 X 和 Y 完全正相关(意味着它们一起上升或下降),则相关系数为+1。如果X和Y完全负相关(即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则相关系数为-1。如果X和Y没有任何关联,则相关系数为0。

注意,相关只是告诉我们 X 和 Y 之间之间存在关联,它并没有告诉我们X和Y之为什么会关联,甚至,第三方变亮 Z 也可能会同时引起 Y。相关并不能保证两个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比如说,“今天天气好,我的感冒也好转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只能说明,天气好与感冒好转存在关联,但不能说因为天气好所以感冒好了。说不定是因为你的心情变好了呢。

到这里,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说话技巧。比如说:

推荐的表达: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事件A和事件B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不推荐的表达: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有事件A,才导致了事件B的发生。

推荐的表达: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事件A可以作为事件B发生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有一种场景是:

别人的论证过程看似无懈可击,但我就是不同意,就是不服,可是我也无法找出其中的破绽。

这种现象怎么解释呢?

这个很好理解,团长之前看过一句电影台词(电影的名字忘记了):

听一个人说话,别光听他说了什么,还要听他没说什么。

意思是说,别人在陈述观点的时候,是有一些约束条件和前置假设的,只是他没有明说。这里,我们要普及两个词:价值观假设描述性假设。《学会提问》这本书给出了定义。

假设

这里的假设并不是假如,它指的是一个看法,没有明说却理所当然。

价值观假设

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近义词是价值倾向和价值取向。

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就是没有说出来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怎么样的一种看法。

描述性假设的概念不是很好理解,我们举个例子。小明说:“超市有两款毛巾,一款是5元,一款是8元。那我就选8元的吧,因为8元的质量更好”。这个例子中,小明的描述性假设是:贵的一定是好的。只是他没有明说。

价值观假设归根结底是价值观在起作用。我们也举个例子。没读书的小黑认为:

上大学真是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你看我,初中毕业,攒了几十万,早就买了车买了房,如今老婆孩子热炕头。

但我认为,上大学以及读研对我来说是更有价值的,因为在我看来,智慧远比物质的成就更重要(说到这里,会不会有人以为我是书呆子)。

因此,你要善于发现话语中隐含的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避免无谓的争执。

推荐一本书

你大可把本文作为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导读,如果要系统性地学习批判性思维,还是得看书。这里只推荐一本书,名叫《学会提问》:

第一眼看到书的书名,我还以为是这样的:老师,我提个问题,这个题目怎么做?

再看书的副标题,其实是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指南。

另外,还有一本《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这本书也是讲批判性思维的:

《超越感觉》这本书,书的目录很吸引人,但是翻译有点糟心。所以,你看《学会提问》就够了。

最后一段

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提出探索性的问题,检验各种观点和论据(包括自己的观点和论据),最后做出决定的过程。

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结果是要求我们虚心地接纳各种观点并理性评判,然后决定接受哪些思想或采取哪些行动。

这个时候,我好像听到小白说:“我女朋友要求我什么都听她的。每次她生气的时候她就怪我没听她的,说我是个骗子。这个时候,我把女朋友批判批判,会是什么结果呢?”结果是这样的:

这就需要你充发动男人的智慧:一切都听她的,就好哒~好好反省吧,少年~

本文于2017-10-03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引用

第二段中,“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是引用《学会提问》这本书。

“这个世界是否存在正确答案”这一段,很多内容是节选是《亲密关系》这本书的第二章:研究方法。

相关书籍

《超越感觉》:[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903266/]

《学会提问》

《好好讲道理》

《超越智商》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

万维钢的文章:
确认偏误:别想说服我:[http://blog.donews.com/tongrenyuye/archive/2013/06/03/20.aspx]
“人们做判断的时候,有两种机制”。这句话是用的万维钢的文章。

Author: 千古壹号
Link: https://www.qianguyihao.com/post/2017-10-03-critical-thinking/
Copyright Notice: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unless stating additionally.